长期抑郁会留下“人格伤疤”,如何与抑郁情绪相处?

嘉待心理
4月前
1932
18

抑郁症到底有多可怕?

在网上看到这样一段话:

“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,感觉自己好像对一切都失去了兴趣。总是开心不起来,负能量爆棚,即使有时候好一点,也会突然被拉回去。

不知道生活的意义是什么,更忘记了快乐的感觉。开始变得很“懒”,“懒”得出门,“懒”得社交,“懒”得吃饭。

每天打开手机,看到别人发出的美好生活,真的很羡慕。而自己却看不到希望,也不知道自己还有没有未来!”

对于任何人来说,患上抑郁症都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,并且长期抑郁还会留下“人格伤疤”,明明很想走出来,却发现自己很努力也走不出来。

这是为何呢?其实患上抑郁之后很难走出来,原因有三点。

01内因:原生家庭的牵绊让你走不出来

调查数据表明,全世界预计有3.5亿人患有抑郁症,而百分之90的抑郁症都是由原生家庭造成的。

也就是说,每一个抑郁症的背后,多半有一个不愉快的童年。

比如小时候,你有一对严苛的父母,他们总是跟你提一个接一个的要求,又或者你在学校时,常常孤独一人,很难与周围人打成一片。

有这样童年经历的你,往往很没有安全感,因为你们无法相信有人会毫无保留的,无条件的爱着你。

于是,到了成年以后,为了摆脱原生家庭带来的阴影,你们仍旧拼命地去用自己的「优秀」向别人证明,自己是一个值得被爱的好孩子。

倘若能够证明倒也还好,一旦失败,你们便会倾向于认为都是自己的错,陷入到自我攻击和抑郁中。

02外因:失恋、背叛等造成的创伤性失落,让你很难走出来

对任何人来说,遭遇背叛都是一种深深的伤害,明明还相互爱着对方,可是TA却突然背叛了,如同当头一棒,内心的痛苦无处诉说。甚至有些人在时隔多年后仍然无法自拔,被诊断为抑郁症,世界在他们眼中都变成了灰色……

比如上周有一位学员告诉我:

“一年前,发现老公出轨后,我的世界就变了。从最初的不愿意相信,到后来的愤怒想要离婚,再到后来的无奈、妥协。我的生活似乎蒙上了一层灰色的布。一切都是灰色的,变得对什么都不感兴趣,心里很烦闷,常常忍不住落泪,每天行尸走肉一般,工作中也变得越来越沉默。

身边的朋友试图开导我,给我介绍新朋友,带我出去吃喝玩乐,但我统统没有兴趣。直到今天,我被确诊了抑郁症。我才发现,虽然那件事过去很久了,但我依然没有走出被出轨的阴影……我不知道这样的生活还有什么意义。”

如果您面临棘手的情感心理困惑,想尽快走出阴霾,
复制添加嘉待咨询助理微信号:jiadais,帮你解决情感心理问题!

所以说遭遇背叛或伤害后,如果你的内心充满了强烈的痛苦、无助和绝望,你无法接受一段美好爱情和美好婚姻的破碎、无法接受这残酷的事实,并且害怕再次受到外界的伤害,通过减少与外界接触来保护自己,就可能引发严重的抑郁症,让你很难走出来。

03 “自我攻击”的行为会不断刺伤你,让你陷入长期抑郁。

为什么有的人会长期处于抑郁状态?

是因为我们的内心受伤了,却迟迟不愿花时间去疗愈。反而用自我攻击的方式,往自己的心口插上一把又一把的刀。你说,伤口,又怎会愈合?

比如,遭遇背叛后,留在抑郁期的人,往往会向内攻击自己:“我真的是一个很糟糕的人。”

觉得自己不够好,怀疑自己不值得被爱。伴侣才会被更优秀、更有能力的人吸引走……当你陷入了无限的内耗,你就很难从这种创伤后应急障碍中走出来。

又或者向外攻击伴侣:“都是你的错!我对你这么好,你怎么能这样对我?我这辈子都不会原谅你的!”

值得注意的是,不管你是向内攻击还是向外攻击,都不会让事情变得更好,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。

前者会给你的心门上锁,陷入自伤自哀中,不想也不敢让对方弥补你的痛苦。对方则觉得自己无论怎么做都不会被原谅,心灰意冷。两个人从此像是隔了一堵厚厚的墙,再也卸不下心防。

后者会让对方无法透过你的强势,看到你的心碎,你所有的指责都会抵消他对你的内疚和想要弥补你的心情,让他更加疏远你,也让你更加崩溃。

所以无论什么样的攻击,都不会有正面的效果,反而会继续刺伤你,让你陷入长期的抑郁无法自拔。

那么,要想从抑郁中得到治愈,我们该怎么做呢?老师总结了三个步骤,帮助大家扫除抑郁阴霾,重现心理晴天。

第一步:抑郁,只是暂时被卡住了,找到卡点,是治愈的开始

比如我认识一个朋友,暂且叫她小于吧。小时候,父母忙于工作,小于从小跟着爷爷奶奶长大,一两个月才见一次父母。

父母生下弟弟后,对小于的关注更少了。所以,在小于的心里,总觉得父母不够喜欢她,不够关心她。

所以她很自卑,害怕父母不爱自己,会抛弃自己。所以在和父母相处时,她一直小心翼翼,不敢像其他孩子一样和父母大吵大闹,也不敢表达自己的需求。而是一直严格要求自己,做父母眼中的好孩子,希望得到他们的关注和认可。

婚后,小于在关系中也一直是一种“讨好”的姿态。她经常担心,要是不做一个好妻子,丈夫就会不爱她,要是不做一个乖媳妇,公公婆婆就会不喜欢她。

就是因为她的处处忍让,老公和婆婆一家对她越来越随便,越来越挑剔,经常不重视她的意见,把她当佣人一样,呼之则来挥之则去,她感觉在这个家越来越没地位,越来越不快乐,但是又不知道怎么调整自己,最后陷入了轻度抑郁。

由此可见,你跟父母的关系,就是将来你跟世界的关系。

对于小于来说,她从小到大最大的恐惧就是不被爱,害怕被抛弃。所以她跟父母的相处模式就是忍受,从不顶撞;长大后也因为强迫性重复循坏,在新家庭中延续了小时候和父母的相处模式,忍受公婆、忍受丈夫。

这也是导致她抑郁的卡点和源头。

所以对于每个抑郁症患者,不管TA的抑郁是因为什么而产生,都是在告诉我们:我在某个地方被卡住了,或者小时候某个地方没长好。

只是每个人的卡点都不一样,A的卡点可能在B的眼里根本不是事,B的卡点在A的眼里可能也不过如此。

所以治愈抑郁症,并没有一个标准的解决方案,而是需要了解每个个体,找到卡住你的地方,跨越它;或者找到没长好的地方,重新养育一次。

第二步,推翻负面情绪,创造新的体验,才能突破卡点

抑郁是一种情绪上的症状,表现为悲观厌世、情绪低落、行动力低。

所以要想驱散抑郁,我们可以运用情绪ABC理论,推翻负面情绪,创造新的体验。

「情绪ABC理论」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提出的,其中A指事情的前因,C指事情的后果。

很多人认为有前因就有后果,但其实少了一个关键部分,那就是信念B。

不同的B,会产生不同的C。

我们都知道,抑郁症患者比较敏感,总是会将一些微不足道的事,联想到极为负面的事。

例如,老板在一次会议上对我的汇报皱了皱眉头。

这时候抑郁的人大概率会觉得自己搞砸了,年终奖可能没了,然后情绪一落千丈。

之所以会有这种想法,是因为抑郁的人信念是悲观的、不好的、不自信的。

所以才会冒出年终奖没了,最终影响到自己的情绪的后果。

要想推翻负面情绪,就要推翻信念B。

比如可以尝试着扭转信念,一次汇报的失败并不能决定我的年终奖,事实上我以前的好几次工作都是完成得很出色的,下次我会做得更好。

你看,两种不同的信念所产生的想法,获得的情绪是完全不一样的。

所以,如果你觉得自己长期处于抑郁的状态,容易被很多事影响情绪。

不如多尝试一下转换自己思考的信念,用不了多久你就能摆脱抑郁情绪。

第三步,学会欣赏自己,别对自己要求太高

正视自己的缺点,欣赏自己的优点,是减少抑郁的关键。

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,所以不要在脑海中给自己塑造一个完美的标杆形象。这个形象不是你,和真实的你也没有多大关系。

试着拿出一张纸,写出自己身上的标签,数量越多越好。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去找:

我喜欢做什么?不喜欢做什么?

我擅长做什么?不擅长做什么?

我觉得真实的我是什么样?

合理审视自己,你就会发现原来自己,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差劲,自己也有属于自己的长处。

最后老师想说:

治愈抑郁,我们还要做到“顺其自然,为所当为”(这是日本心理大师森田正马的自救经验)。

什么意思呢?通俗点说就是,接受抑郁,尽量该干嘛干嘛。

比如你是一名学生,那就尽量带着抑郁症去学习。如果你是一个职场打工人,那就在接受抑郁的同时,尽量去完成自己的工作。

因为治愈抑郁本身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,可能会经历一次甚至多次的反复。

但是你要相信,只要你学会和抑郁更好的共存,对抑郁症有合理的预期,你会发现和抑郁相处也并没有那么可怕。

相关精选心理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