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明明深爱,却要远离”——回避型依恋心理学解析

嘉待心理
1年前
2377
33

嘉待情感心理专注于情感心理咨询,情感修复,婚恋心理咨询,心理疾病疗愈,提供心理服务,心理修复的综合心理服务机构,10年情感心理行业积淀,已帮助上万学员解决心理问题,资质齐全,学员零投诉。

如果您面临棘手的情感心理困惑,想尽快走出阴霾,解决您的情感心理问题?

回避型依恋的人需要爱,但是却一心想抑制爱

他们很多人无疑是爱着伴侣的,但是看着伴侣张开的双臂、渴望的眼神,他们却感到焦虑、不适,最终选择回避。

如果你自己或是你的伴侣是一名回避型依恋的人,耐心看完这篇文章,相信你会有所收获。

人,可以孤独地度过一生吗?

心理学中的依恋理论有一个基本前提——不论何种依恋风格的人,都会对男友或女友产生身心的亲密需求

我们的社会特别喜欢突出个人的英雄主义,认为一个厉害的人就是要忍受孤独、发奋图强,最终王者归来、大杀特杀。

但是掉进山洞捡到秘籍,最后称霸武林的故事只会出现在小说中,真实的情况是:

一个人要想拥有完整的生命,要想实现人格的独立,一个可以依靠的伴侣必不可少。

为什么想要独立反而需要依靠伴侣?这就是所谓的“依恋悖论”:

人们彼此的依赖关系越是有效,个体就会越独立勇敢。

看起来很矛盾,这个现象最初发生在我们的孩童时期:

当孩子1岁左右时,就会逐渐脱离妈妈的怀抱,自己去探索世界,他们会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,看看这个玩具怎么玩、那个按钮是干什么的……

在这个过程中,虽然孩子们在自由探索,但是他们会时不时地确认妈妈还在身边,当他们能看到妈妈时,就会继续探索,而一旦妈妈消失在他们的视野里,他们就会感到恐惧,开始嚎啕大哭。

当母亲在场时,孩子可以安心地去探索世界;当母亲消失时,孩子就会感到恐惧,探索的欲望也会消失。

而这种现象会随着成长一起来到成年人的世界,成年后,我们依恋的对象通常会由母亲转换成男友或女友,当我们去外打拼,去探索未知领域寻求成长时,正如孩童时期去研究一个玩具该怎么玩,而这时伴侣之于我们,就像母亲之于孩童,一个稳定可靠的伴侣,能让我们的心感到踏实,能专注地去探索和成长。

所以,英雄从来不是孤独的,恰恰相反,要想拥有一个充实完整的人生,一位能满足我们依恋的灵魂伴侣是必不可少的。

为何害怕亲密

既然与伴侣亲密是人的基本需求,那为何回避型依恋的人会拒绝亲密,选择孤独呢?

如果您面临棘手的情感心理困惑,想尽快走出阴霾,
复制添加嘉待咨询助理微信号:jiadais,帮你解决情感心理问题!

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孩童时期的经历,小孩子的生存能力几乎为0,他们的一切吃喝拉撒都要在父母的帮助下才能得到满足。

但是不同的父母就会拥有不同的养育方式。

有些父母面对孩子的需求,其反应是迟钝甚至是厌烦的,他们在孩子发出需求后不会第一时间反应,即使有所反应也只是机械地喂食和清理,这时孩子就会觉得自己的需要是不好的,最终就会阻挡自己对依恋的渴望,抗拒亲密行为。

根据统计,有75%的成年人延续了自己孩童时期的依恋模式,也就是说如果孩童时期没有得到有效的照顾和回应,大概率会在成年后形成回避型依恋。

回避型依恋的人,或多或少都会拒人千里,甚至会对依恋伴侣的人产生鄙视。他们会用各种方法压抑自己的情感,并在恋爱中疏远伴侣。

他们认为只有自己才值得依靠,并且会在亲密关系中不断放大伴侣的缺点,进而对伴侣产生厌恶。

同时他们的脑海中有一个“理想型”伴侣,他们会将现实的伴侣与理想的伴侣进行对比,逐渐对现实的伴侣感到失望,并认为等自己有一天遇到理想中的那个人,和那个人结婚,自己的爱情生涯就会变得完美。

除了孩童时期的影响,遗传基因、成年后的经历也会影响人的依恋模式。

最常见的情景就是:一个天真无邪的女性,被男友伤过之后,就认为“全天下的男人没一个好东西”,从此开始可以回避亲密关系。

不过,一个人可以被伤害,也可以被疗愈

我的一个朋友,曾多次经历失败的恋爱,她也抱有“男人没一个好东西”的想法,但是她没有从此拒绝恋爱,而是依然投入到爱情之中,最终她遇到了一个对她百般呵护的好男人。

我曾问过她:“你不怕再遇到男人被伤害吗?”

她对我说:“怕还是怕的,但是越怕就会越孤独,我不想孤独终老。”

很幸运,最终她遇到了一个好男人,这也是我想给所有害怕爱情的人的建议:

逃避不能迎来改变,对关系的恐惧只能到关系中去疗愈。

我很喜欢陈海贤老师的一句话:

没人能保证你下一次会遇到好人,但是你可以选择是否尝试,尝试亲密关系有一定的风险,但是你值得去冒险

回避型依恋者的救赎

对爱和关系的渴望是所有人的共性,回避型依恋者也不例外,只是他们害怕去爱,害怕说出自己的需求,他们不相信自己能在恋爱中找到幸福。

但这不全是他们的错,当他们还是个孩子的时候,当他们向父母索取关爱的时候,父母选择了以冷淡来对待他们,于是他们就觉得爱是错的,爱是可怕的,我不该去爱。

所以,对于回避型依恋者而言,最重要的是他们主动觉察自己的内心,主动改变差错的观念

1. 觉察回避行为

当伴侣表达依恋时,你的心里是否会产生不快、抗拒,提醒自己觉察,感受心里的不快和抗拒。

2. 说出内心真实的想法

当确实无法忍受伴侣过分亲密的举动时,及时说出自己的感受。同时要照顾到对方的情绪,让对方知道自己只是需要一些空间,并不是对伴侣感到厌恶。

3. 关注伴侣的感受

这一点对于回避型依恋者来说极其困难,回避型依恋者在亲密关系中的共情能力普遍较弱。

运用关系视角看待伴侣间的交流,能很好地抓住问题的核心,也能理解伴侣的真正需求和感受。

恋爱和婚姻意味着什么?

你不再是这世界上的一座孤岛随风漂流,无论你身处何方,都有一个爱你的人在家里等着你。

你在外面要坚强、独立,但是回到家里,你可以卸下所有的防备,毫无顾忌地展示自己的脆弱。

有了TA,你的心定了……

回避型依恋的人,渴望爱但又拒绝爱。在亲密关系中,他们会抗拒亲密行为,逐渐疏离伴侣,他们不相信自己能在爱情中收获幸福,但是一旦觉察到自己的思维模式,改变也就随之发生。

本文重点:

1. 人必须在关系中才能成长,要想拥有一个充实完整的人生,一位能满足我们依恋的灵魂伴侣是必不可少的。

2. 原生家庭、基因、成人后的经历共同塑造了一个人的依恋类型,但依恋类型并非不能改变。

3. 对于回避型依恋的人而言,最重要的是他们主动觉察自己的内心,主动改变差错的观念。具体可以通过觉察内心、表达想法、关注伴侣感受等方法开始改变。

看遍世间悲欢离合,尝遍生活酸甜苦辣,走遍世界大好山河。经历人间百态,我依然相信每个人都能拥有属于自己的爱情。

相关精选心理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