讨好型人格到底有多可怕?

嘉待心理
1年前
2045
19

嘉待情感心理专注于情感心理咨询,情感修复,婚恋心理咨询,心理疾病疗愈,提供心理服务,心理修复的综合心理服务机构,10年情感心理行业积淀,已帮助上万学员解决心理问题,资质齐全,学员零投诉。

如果您面临棘手的情感心理困惑,想尽快走出阴霾,解决您的情感心理问题?

讨好型人格是一种“自我PUA”。

我生来是卑微的,我只有照顾好别人的感受,才能被爱;

我生来是低劣的,只有让你满足,你才会留下来爱我;

我也不值得被爱,只有不断付出,才可以补偿你留在我身边。

把照顾留给了世界,把攻击留给了自己。

如果你感觉自己有以下特征,很可能你的内在潜藏着“讨好型人格”——

1. 明明压抑需求对所有人礼貌谦和,还会被人觉得你不真实;

2. 别人拒绝你时轻描淡写,而你不仅没有拒绝的勇气,甚至想到拒绝他人都会深感内疚;

3. 帮别人比做自己的事情更加小心谨慎,甚至觉得这是本分;而自己却从不会开口求帮忙,因为担心被拒绝。

4. 朋友圈对你都是负担,别人发的你认真措辞评价,及时点赞;但自己却没勇气发,既害怕没人给你点赞,又害怕被人恶评;

5. 极度敏感怕得罪人,让你活的小心翼翼、步履维艰...........却还要被扣上[不好亲近]、[圆滑世故]、[心思太深]的帽子..........

嘉待情感老师总结一味地讨好他人而忽视自己感受是[讨好型人格]最显著的特征。

越“讨好”,

越没人“对你好”!

一项研究表明:建立在讨好上的社交关系、亲密关系90%以上都是无效的。

我遇过一个案例,小胡,22岁,男性,初入职场。

从农村来的小胡在大学一直连任班干部,同学都评价他是大好人,没脾气,有求必应。

他以为来到职场,只要自己保持付出,就能收获——他给同事端茶倒水、中午买饭,想尽各种办法维护好关系,幻想有朝一日升职加薪有他一份。

如果您面临棘手的情感心理困惑,想尽快走出阴霾,
复制添加嘉待咨询助理微信号:jiadais,帮你解决情感心理问题!

尤其最近他谈了一个女朋友,形单影只20多年,小胡很激动!为了维持这段关系,他各种讨好,不管女友提出什么要求,都尽量满足。

情人节、圣诞节、国庆节……各种节日都带她出去玩,哪怕自己顿顿吃泡面。只要不是清明节,天天都是情人节;小礼物送不停,哪怕信用卡已刷爆。

但现实里,他依旧被嫌弃,在职场被欺负,被人穿小鞋,人际关系相处不佳,情感危机也没放过他,不管小胡如何实心实意对待女友,她还是不满意,经常闹分手。

小胡不禁自我怀疑——为什么我用力讨好对方,迎合对方,反而对方觉得我很廉价,更想远离呢?

因为“讨好”必有所图,利益让真心变质。

卡伦霍妮在《我们内心的冲突》里说:讨好型人格对于温情和赞赏有极度需求。

可大多数的他们却不知道怎么有尊严的获得温情和赞赏,只得通过放低自己的姿态去“乞求”别人多爱他们一点。

他们恶意对待自己,忽略自身感受,是因为童年的他们并未得到友善对待,幼年时多被动“求爱”;寻找成因,不是为了更心甘情愿接受命运;而是对症下药打破命运对你的诅咒!

你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了,你一定要明白:

你已经不再像小时候一样,要通过乞求父母的爱和关注才能生存,你有了独立自主的人格,也有了能够养活自己的能力,你可以过的很好!

在成年人的世界中,有时候你无限放低自己的讨好行为只会降低你的价值,让别人更加的轻贱你,伤害你。

健康的社交应该是双向的。

把讨好别人的时间花在自己身上,当你足够优秀,即使你不去顺从TA,讨好TA,你的需求也可以被满足,他们也会发自内心的敬佩你尊重你。

不亏待每一份热情,也请不要讨好任何冷淡。

“讨好”就是一种“伪装”。

讨好型人格被广泛周知,是才女蒋方舟在《奇葩说》里的一席话。

“我因为太希望别人喜欢自己了,而成了一个谄媚的人。”

蒋方舟9岁成名出书,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,毕业就担任《新周刊》副主编。

人生履历优秀到发光的她,却亲口承认自己“从没有和任何一个人产生过‘真实’的关系。”

这种“真实的关系”指:你可以和这个人争吵,可以把自己最不堪的一面展示给他看,可以在他面前肆无忌惮做自己,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想法。

“不真实”意味:因为害怕与对方发生争执和冲突,你会伪装,会掩藏自己的真实情绪,你可能永远不会说不。

但与人相交,贵在真诚不伪装。

明明这周六你想休息,却拒绝不了一个邀请;

明明你已经厌恶对方到窒息,却依然对TA保持笑脸;

明明你不想再接听咄咄逼人的电话,却依然要听对方喋喋不休抱怨几小时;

讨好型人格的你,不是不会说“不”,而是害怕说出“不”,对方就不再喜欢你;

你用伪装的友善,获取并不需要的友情、或者爱情,这难道不是自私的表现?

心理学家认为,懂得拒绝自己不喜欢的或者不属于自己份内的事,是自信和有边界感的体现。

人和人的交往上,真诚是最重要的,只要守住这一点,大家并不会怪你说话直接。

很少有人因为被干脆地拒绝而把对方拉入黑名单,只会重新评估双方的关系,寻找舒服的点位继续交往或者切断关系,这并不可怕,反而是人际交往更成熟的表现。

认清这一点,我们就能更加“真诚又坚定”地说“NO”,为自己和别人负责。

“看小张离婚了,带个娃,日子过的多苦哟”——这是邻居张婆嘴里的话。

“当初我就不看好他们,小张穿的那么露,她男人看着就老实,肯定要散!”——这是邻居李婆的刻薄言论。

讨好别人,

也当取悦自己。

这样的经历我很有发言权。

在成为心理咨询师之前,我也有过肆意表达感受的时期,但往往过后又心生害怕懊悔,觉得“我说的是真话,但万一她不喜欢我了呢?”“我真的不想去,但万一她以后不找我了呢?”“她这么喜欢我,我可不能让她失望啊!”

否定自己的感受以及降低自己的底线,潜移默化成为一个讨好型人格的人。

他人的感受凌驾在我的喜怒之上。

短短时间却足够让我身心俱疲。

一方面人实在难以做到面面俱到,照顾好所有人的感受;另一方面,如此委屈讨好,自己的气力也被消耗殆尽。

如此一来,既无法周全人际也让自己深陷泥潭。

通俗讲:猪八戒照镜子,里外不是人。

幸而经过半年的自我思想锤炼,我终于勇于表达自我合理的情绪,维护自我既定原则。

不需要依赖被人喜欢的样子活下去,你可以有自己的样子,也许不是最完美的。

从“你喜欢什么,我就是什么”向“我喜欢什么,我就是什么”的两步转变开始。

第一步:拥有被讨厌的勇气是自由活着的证明。

讨好型人格为什么经常压抑自我去满足对方?为什么不敢对人际交往提需求?

那是因为太害怕被他人讨厌、害怕在人际关系被拒绝。

而拥有“我可以被人讨厌,我不怕被人讨厌”的勇气,才有了真正幸福的可能。

如日本哲学家岸见一郎在《被讨厌的勇气》一书中指出「被讨厌的勇气」并不是要去吸引被讨厌的负向能量;而是,如果这是我生命想绽放出最美的光彩,那么即使有被讨厌的可能,我都要用自己的双手双脚往那里走去。

学会接受被他人讨厌,把眼光放在自己的身上,不要过分关注如何被他人喜欢;一头扎进你自己的人生,让你的人生因为你自己精彩,而不是要受到他人的认可才算好。

你的人生,一样值得你全力以赴地过。

第二步:用全力爱自己,用余力爱他人。

讨好型人格往往是用尽全力爱别人,给自己留下的只有敏感又小心翼翼的孤独。

心理咨询师丛非从曾在一篇文章中认为,所有让你痛苦的关系都有一个共通点:不满意,舍不得,离不开。

这很适用讨好型人格在人际关系中的困扰。

讨好者的付出就像是透支信用卡。

因为付出太多,即便不满意,也舍不得曾经的给予,导致他们更加离不开,陷入恶性循环。

遇到信用卡透支,正确的做法是先停用,再还款,长教训。

讨好型人格逆袭的第一步,也是先停止无休止的爱意付出,“先爱己后爱人”。

一个人只有敢于把自己放到与别人平等的位置上,他才可能到亲密的人面前真正尊重对方。

不卑不亢才能不离不弃。

最后用一段霓虹超高分剧《风平浪静的闲暇》(又名《凪的新生活》)做嘉待情感老师总结

恋人之间的相处,因为不想被讨厌,哪怕对方做了看不惯的事情也选择闭口不言;

但现在才明白恋人之间的气氛,是自然而然的事情,如果需要费尽心力的察言观色,那样虚幻的东西,不要也罢。

相关精选心理内容